如果不是看新聞,突然看到撒貝寧的深沉,也不會刻意去搜他的資料,然后發現這個有毒的大男孩,已經44歲了。
從《今日說法》里,全國人民都喜歡的一本正經、慷慨激昂的小撒,到后來《開講啦》《出彩中國人》《挑戰不可能》《主持人大賽》里,多才多藝又機智幽默的小撒。
撒貝寧用正統卻不說教的腔調、幽默而不膚淺的搞笑,讓觀眾像中毒一樣,深陷其中,欲罷不能。
有網友形容他:
“撒貝寧有毒,是那種讓人笑到鼻涕冒泡的毒。”
話說,11月4日,有毒的“芳心縱火犯”撒貝寧,在升級當了爸爸后,在公眾場合罕見地提到自己的私生活:
去年12月,妻子李白給他生了一對龍鳳胎。
兩個小家伙出生后,他**個發微信通知的人,是他媽媽:
“你的兩個小孫子出生了。”
發完之后,他突然意識到,再也不可能收到媽媽的微信回復了。
因為,幾年前,小撒的媽媽就因突發腦溢血,突然去世了。
“媽媽去世后,我翻開自己和她的聊天記錄,才意識到,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,在同事、朋友和人際交往中,和母親的聊天記錄僅有寥寥數語,連一條語音都沒有。”
撒貝寧說,對媽媽的虧欠,成了他一生的痛。
他在失去母親后才明白,親情耽誤不起,錯過了就是錯過了,再也沒法彌補了。
但他會一直留著媽媽的微信。
遇到什么想說的事兒了,和媽媽說道說道,把之前錯過的,沒能和媽媽分享的,沒有機會說出口的話,用這樣的方式,去彌補去償還。
相信很多和父母告別過的人,都有這種虧欠心理。
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感?
父母在,人生尚有來處;父母亡,人生只剩歸途?
還是,只有失去了,才在懊悔中明白親情的珍貴?
或許,都有。
但,又不僅僅如此。
國民最喜歡的主持人小撒也好,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也好,我們和父母之間的漸行漸遠和告別失散,更像是生命的一種警示:警示我們自以為永遠會站在身邊的人,是會突然離開的;
也是一種因果的輪回:輪到我們當了父母,才能在感同身受中,厘清和父母的連接。
所以,我們對父母的情感和懷念,更像是對自己的交代和勸解:
那個老了后走了的人,再也沒法回來。
而我們要用一次次的追尋和致敬,讓自己心頭的愧疚和自責,不再那么明目張膽,赫然顯現。點音互娛直播招商加盟中,限時免費哦
相關評論 共0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