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飼喂方式選擇
哺乳母豬采用哪種飼喂方式眾說不一,共同之處是生后前幾天逐漸增加喂量,7天后盡可能多的讓豬多采食。我認為使用潮拌料分頓給料要優于干粉料自由采食。潮拌料適口性優于干粉料可刺激豬采食,便于掌握豬采食情況,這一點在夏季體現得更為明顯。同時定時飼喂也便于糞便清理,有利于保持衛生,防止各種疾病。
2、母豬喂料量計算
生產上,關于母豬喂料量的計算,有許多不同的形式,有的是在每天兩公斤的基礎上每增一頭仔豬加喂飼料0.5公斤,有的是在2.5公斤的基礎上一頭仔豬增加0.25公斤,這樣的說法太模糊。下面是我們通過計算制定的不同體重,不同帶仔母豬的飼喂參考量,由于母豬胎次對采食量也有一定的影響,實際喂料量還需場內技術人員根據本場情況靈活調整。
3、如何增加母豬采食量。
母豬奶水是由飼料或消耗自身體組織提供的,消耗體組織不但使飼料利用率降低(二次轉化),而且過度的體組織消耗將影響斷奶后的發情配種,所以很理想的措施是讓母豬多吃料。以下幾種情況影響母豬采食量,一是外界溫度,如溫度超過二十五度,母豬的采食量會下降;二是飼喂次數,飼喂三到四次的采食量要比飼喂一或兩次高;三是飼料質量,全價飼料要比不平衡飼料采食量大;四是飼料口味,母豬永遠不愿吃味道不好的飼料,如在母豬料中添加一些帶苦味的抗生素,母豬的采食量會明顯下降;五是母豬年齡,初產母豬采食量要低于經產母豬;六是母豬體重,體重大的采食量高于體重小的母豬。提高母豬采食量也要從以上環節著手,除不能改變的因素外,增加飼喂次數,降低舍內溫度,改變飼料口味(濕料比干料喂道好),配方中盡量減少味道不好的原料等。特別是夏季炎熱氣候,晚上加喂是增加采食量的很好辦法。據我們的體會,少量多次濕拌料效用比自由采食干粉料更能讓母豬多吃。
4、每頭豬制定采食標準
到底母豬吃多少料是合適呢,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,很難掌握體重不一,產期不同的母豬的喂料量。采用母豬掛牌喂料的辦法可以解決這一難題。方法是在每一頭母豬頭頂上方掛一個特制牌,上面標好不同的料量,每天飼養員(或技術員)根據母豬日齡、體重及帶仔數計算母豬喂料量,每天只需作一次工作就可,有的需要幾天調整一次。這個工作的好處是對每一頭豬都能照顧到,而有每一個飼養員都能做到。
乳命源乳豬奶粉中含有大量乳糖,乳糖可以為腸道微生物提供營養物質,腸道微生物菌群正常,母豬腸道自然健康。
粥料法:奶粉同45-50℃溫水比例1:10溶解后與教槽料混合攪拌,每頭豬每日30-50克奶粉。
斷奶教槽抗應激:用乳豬奶粉等量替代教槽料20%混合后飼喂。
病豬、弱豬、僵豬:根據豬體重每日飼喂50-100克,奶粉:水1:6溶于45-50℃溫水飼喂,無采食能力的豬可用注射器推喂乳命源溫馨提醒。
相關評論 共0條